• 欢迎访问英脉物流官方网站
货物查询

全国咨询热线400-663-9099
英脉物流

国内应急物流体系、选址与物资配送研究综述

字号:T|T
文章出处: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24-10-28 08:25:00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突发的公共事件屡见不鲜,例如,我国发生了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2021年河北特大洪水、2023年河南洪涝等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作为联系灾区内外的重要渠道,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发挥着关键作用,进而受到专家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学者在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应急物流风险的识别与规避、应急物资的配送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建设性成果,但是根据文献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关于应急物流研究现状与成果综述的文章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1998~2023年间国内应急物流相关文献数据的基础上,将文献按照不同方式进行分类分析,找出现有应急物流的研究方法,并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为后面的研究者提供思考方向。本文分两大部分内容进行阐述:(1)数据来源与分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应急物流研究领域展开较全面的可视化分析,讨论了应急物流领域发文量、主要的发文期刊和关键词等;(2)研究现状与综述:根据研究领域,分为物流体系建设、应急设施选址和应急物资配送路径的选择与优化这三部分内容,展开文献回顾与评述。

2. 数据来源与分析

2.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时间跨度为1998~2023年的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在CNKI数据库中将检索关键词设定为“应急物流”或“应急供应链”,以北大核心、C S S C I、CSCD为期刊来源,共计获得可用期刊文献674条。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以“emergency logistic”or“emergency supply chain”为主题,Citation Topics Meso选择“supply chain&logistics”,获得期刊文献970篇(检索时间:2023年2月22日)。下文将从发文量特征、研究方向、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四个方面深度剖析国内应急物流的研究现状。

2.2发文量特征

本文统计了自1998~2023年间在WOS和CNKI核心期刊上关于应急物流论文的发文量,如图1所示。从英文文献数量来看,总发文量970篇,年均发文量37篇左右,对于应急物流的研究比国内起步稍早,虽然前期的研究发展相较国内较为缓慢,但自2014年以后英文文献发文量急剧上升,数量远高于中文文献,总体上发文量处于上升趋势;从中文文献发文量来看,总发文量674篇,年均发文量25篇左右,总体发文量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2008~2013年核心期刊发文量大幅度上升,这可能是因为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引起了国内学者对于应急物流方面的专注与思考,研究成果逐年增多,进而推动国内应急物流的发展。(表中虚线部分表示2023年的发文量,时间跨度不足一年,数据不够完整,故不作比较分析。)

图片

图1 中英文文献发文量趋势图

3. 研究现状与述评

3.1应急物流体系

随着近年来各种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应急物流运作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在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上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方面,学术界从理论和方法两个层面对应急物流体系进行研究。比如,有学者提出了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设计理念和框架,强调多部门间的协作配合[1];也有研究探讨应急物流系统设计中的关键节点问题,如集散中心选址与运力调度等;另一些文献则研究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2],以提高系统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各地也在实践探索中对应急物流体系进行试点建设。例如,广州市设立了应急物资库和集散中心;上海市建立了“三马一法”体系;北京市建立了协同应急管理与调度平台等。这些试点都对未来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理论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还有距离;地方试点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但缺乏通用标准和指导体系支持。今后的研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合协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物流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3.2应急设施选址

应急物流设施选址是确保物资及时有效调度配送的重要一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展多年,但还存在一定不足。

一方面,目前关于应急物流设施选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模型和方法层面。代表性研究包括:基于多目标决策理论设计选址模型[3]、利用AHP方法确定各种指标权重[4]、利用GIS技术分析应急物流配送中心选址[5]等。但这些理论研究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还有一定距离。

另一方面,各地相关试点工作也在积累宝贵经验。如广东省梅州市设立了区域应急物资储备库,浙江省杭州市建立了区域应急物资库网络等。但不同地域之间尚无通用标准,效仿难度较大。

此外,当前研究较少关注社会和自然因素对设施选址的影响。如人口流动特征、交通网络状况等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可能面临的各种自然灾害等都将影响设施运行,然而当前研究尚未给予足够重视。

总体来说,我国应急物流设施选址研究起步较早,但存在理论与实际脱节、地域差异大、社会自然环境因素考虑不足等问题。今后研究应注重实践问题驱动,加强多部门联合,建立通用的标准体系,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影响因素,以提高选址决策的实效性。

3.3应急物资配送路径规划

应急物资的配送路径规划直接影响救灾物资及时送达灾区的效率,是应急物流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有了明显进展。

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利用图论方法构建低成本的多车配送路径[6];基于GIS平台设计动态路径规划模型[7];采用运筹学方法优化配送顺序[8]等。这些工作建立了理论框架,为路径规划提供参考。

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开展了应急物资路径规划试点。如北京市基于GIS平台优化应急物资中心至库点的配送路线;湖南省绿化局构建灾情响应式物资调度系统等。这些实践对工作流程和模式具有借鉴意义。

但是,目前研究也存在局限:大多忽略交通状况的动态影响,难以满足急救性质的实时配送;未充分考虑物流要素多样性,如仓储能力、车队资源等;地域差异大,难形成通用的技术路线。

总体来说,我国应急物资路径规划研究起步较晚,但技术手段日趋成熟。需要加强理论创新与实践结合,建立动态可靠的路径规划体系,助推应急物流能力构建。

4. 结论

本文通过搜集应急物流领域的一些代表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对1998~2023年的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绘制CNKI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并讨论了应急物流领域发文量、主要的发文期刊和关键词等。随后根据研究领域,将与应急物流相关的文献分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应急设施选址和应急物资配送路径规划这三部分内容,展开了文献回顾与评述,找出现有应急物流的研究方法,并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为未来研究提供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