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英脉物流官方网站
货物查询

全国咨询热线400-663-9099
英脉物流

粤港澳大湾区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字号:T|T
文章出处:作者:人气:-发表时间:2024-09-03 08:57:00

 近年来,随着民众的收入增加以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庭膳食结构也发生了改变。由于水产品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深受民众的青睐,因此对水产品特别是生鲜产品的消费需求也逐步上升。但水产品的易腐烂性质不仅会增加其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的难度,还会造成经济损失,故而需要发展冷链物流。

1 文献综述

我国的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相关的研究有待完善。学界目前对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多集中于冷链物流的安全性、运作模式和构建冷链物流风险体系等领域[1][2][3]。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也有不少学者采用不同研究模型对水产品冷链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庄伟卿和王浩燃构建PCA-PSO-RBF预测模型对水产品进行需求预测,研究了福建省水产品冷链物流需求的影响因素[4]。李芸嘉和张修志运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海口港水产品冷链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5]。而目前学界关于粤港澳大湾区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研究几乎空白,有关冷链物流的内容主要有:连军研究探讨了粤港澳大湾区冷链配送人才需求新动向的问题,并指出一体化已成为其发展驱动力,高技术人员也将面临崭新的机遇与挑战[6];黄诗琳等将冷链物流领域中技术指标和管理流程等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大湾区冷链物流标准化差异,最后提出了建设大湾区联通、贯通、融通冷链标准的理论建议[7]。综上,关于大湾区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十分局限,目前尚未有研究系统分析其冷链物流困境所在,研究内容有待发展完善。

基于此,文章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新形势新机遇下,阐述大湾区水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潜力,深入揭示大湾区水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困境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大湾区水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这对提炼出示范性的湾区经验,助力大湾区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2 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规模达8 600万人,GDP超过14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1%。截至2022年,广东省关于水产冷库座数为571座,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的水产冷库总数约占29.4%,其中佛山、珠海、江门三地在水产品冷链物流冷库的建设上较多(见表1)。

2.1 水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持续增加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热带和亚热带过渡地带,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现代渔业技术的进步使得水产品产量每年都在增长。基于《2023年广东农村统计年鉴》中发布的数据,在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水产品总产量达到了36.94万t,其中淡水养殖、海水养殖的总产量分别为29.27万t、5.5万t。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该地区对高品质水产品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进而对冷链物流也有旺盛的需求。这不仅对大湾区水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还预示着冷链物流行业在该地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应对新的挑战。

表1 2022年大湾区内地九市水产冷库情况

表格图

注:数据来源于《2023广东农村统计年鉴》。

2.2 水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升级完善

现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已有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四座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构建了“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作模式,持续推动铁水联运、水水中转发展,多种运输方式组合发力,优化了冷链物流设施的连通性。在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布局上,广州构建了“干支结合的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公共配送中心-末端共同配送站”三级城市配送体系;深圳则加速建设平湖南商贸服务型和深圳机场空港型的国家级物流枢纽;珠海针对跨境全流程各环节的特点,发展“点、仓、配、邮”的跨境货运业务新模式;2023年,顺德新港支援香港建设水泥罐船航线正式开通,佛山市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核心区建设取得新突破。总之,随着未来的进一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冷链物流行业有望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重要枢纽,为地区乃至全国的水产品市场提供更加高效、安全的物流服务。

2.3 水产品冷链物流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随着冷链物流日益成为热点,公众对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关注度逐步提高,粤港澳大湾区也相继出台了有关水产品冷链物流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为其良好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2017年,粤港澳三地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该协议为冷链仓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推进粤港澳物流合作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提高供应链管理水平,建设国际物流枢纽。2023年4月,粤港澳三地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共同发布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冷链标准《冷藏冷冻预包装食品流通作业规范》,随后《食品冷链应急配送规范》和《预制菜冷链温度控制规范》相继发布,一系列标准的实施彰显了地区标准化进程。这不仅表明了国家对冷链行业的重视和关注,同时也规范了大湾区内的冷链市场准入,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规范化和融合发展,对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其发展水平的提升。

3 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发展困境

3.1 水产品冷链物流成本过高

我国现阶段冷链行业处于重资产竞争环境,由于其对基础设施的依赖,如冷库建设和冷藏车辆购置,导致其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显著高于其他行业。有数据显示,一间标准冷库的造价大约在2 000元/m2[8]。粤港澳大湾区由于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冷库的建设与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在水产品运输过程中,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都需实时监控保存温度以确保品质。这要求充足的冷藏车、分布均匀的冷库、高效的管理机制以及定期维护和更新的设备。然而,这些都需大量投资,且严苛的工作环境可能会增加人工成本[9]。此外,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委统计,当前我国水产品在运输中的腐损率达到10%,而发达国家的冷链物流腐损率维持在5%左右[10],两者还存在一定差距,水产品腐损率的存在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还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本。

3.2 水产品冷链物流面临绿色低碳转型挑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冷链物流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绿色低碳转型挑战。首先,传统的冷链物流模式往往依赖于高碳排放的运输方式,如燃油运输车辆和冷库制冷系统。这些设备的运行不仅会消耗大量能源,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其次,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他们开始倾向于选择购买采用环保包装和运输方式的水产品。这就会迫使冷链物流企业调整业务模式来满足市场需求,以防出现失去市场份额的风险。最后,政府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强化了冷链物流的环保监管力度,陆续实施一系列环保政策,如限制高排放车辆,推广新能源冷藏车。这些措施虽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但也促使大湾区冷链物流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加速转型。

3.3 水产品冷链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粤港澳大湾区水产品冷链物流面临着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严峻问题。随着冷链物流需求的日益增长,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冷链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据统计,冷链物流行业未来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每年可达约5万~12.5万人的缺口[11],水产品从生产、加工处理、运输、储存、销售到配送,每个环节都需专业的人才去控制。现如今我国专门研究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的院校极少,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四川和黑龙江等省份[12],而广东省开设冷链物流相关专业的高校少之又少,并且高校在冷链物流的教学方面侧重于学历,教学目标依据高校专业的培养方案,对学生的专业化培养不能与实际的市场需求相匹配,忽视了技术层面的培养,存在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尚未形成理论型与技能型相结合的复合物流冷链人才培养体系,致使学生处于“空有学历无实践技术”的窘境。综上,冷链物流企业在人才招聘上存在困难,高校冷链人才供需严重失衡,人才智力支撑不足会导致粤港澳大湾区水产品冷链物流创新动力不足。

4 粤港澳大湾区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4.1 加强技术研发,降低冷链成本

水产品是易腐食品,为保证食品安全要求全程低温控制,但我国水产品预冷、分级、卫生管理与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技术与国际相比还有提升空间。为此,冷链技术研发要遵循以下策略:首先是企业可与高校合作研发创新型冷链技术,推动技术成熟;其次是通过企业间合作,如共同配送、扩大业务规模来降低冷链运输成本,以满足行业需求;最后是强化冷库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可通过采用先进的冷库技术和设备降低冷库的能耗和维护成本。同时,加强冷库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延长冷库的使用寿命,降低长期运营成本。

4.2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行业转型

冷链物流是能源密集型行业,其能源消耗和产生的物流废物可能引发环境问题。因此,应推动冷链物流企业树立绿色物流理念,优先采用环保、节能技术用于水产品低温储存和运输。

首先,企业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冷链物流全过程的监控,包括温度、湿度、位置等关键参数,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优化物流路径,减少运输能耗。再对冷链物流过程进行碳足迹评估,识别高排放环节,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其次,加大研发力度,重点关注移动冷藏设备、大型冷却冷冻设备及节能型冷链运输工具。致力于设施设备的节能升级,实施合同能源管理与节能诊断策略,逐步替换老旧、能耗高的冷库和制冷设备。最后,利用大湾区的开放优势,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技术,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本地产业的绿色转型。目前,发达国家的制冷技术已进入环保阶段,以氨或二氧化碳制冷为主,其先进的产地预冷、全程温控、追踪技术和智能化环保制冷技术已成为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常态[13]

4.3 发展人才战略,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推动了冷链物流业的兴盛,进而促进了湾区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因此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升。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共同协作。政府要鼓励高校增设冷链物流的专业课程,利用教育资源搭建高校和企业合作交流的大平台,打造高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新样板,运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更多高素质物流人才。此外,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鼓励企业内部提供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课程,重视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化、系统化操作,提升现有员工的技能和知识,再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开放优势,与国际知名冷链物流企业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

5 结束语

文章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水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现存的发展困境,提出了促进水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对策,为构建绿色、高效、高质量的大湾区水产品冷链物流提供实际的借鉴意义。